淶源縣歷史悠久。據境內已出土的文物考證,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此定居,到商周時期已形成一定規模。春秋屬晉國,戰國時先屬趙,后入燕境。秦屬代郡,西漢置縣名廣昌。新莽時一度改稱廣屏。
東漢初屬冀州中山國,后屬中山郡。晉屬幽州代郡,晉末廢置并入靈丘縣。北周復置廣昌縣。隋改稱飛狐縣,隋末廢置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復置飛狐縣,屬河東道蔚州,因故城戰亂暫寄治于遂城(今徐水縣遂城),貞觀五年(631年)徙今治,繼隸蔚州,屬河北道。五代時,飛狐縣于后晉高祖天福元年(936年)隨蔚州陷入契丹.宋代,飛狐縣先為遼境,仍屬蔚州;北宋雍熙三年(986年)歸宋,但不久又入遼境;北宋宣和五年(1123年)遼守將陳翊以蔚州降宋,飛狐縣入宋后屬云中路蔚州;宣和六年(1124年)金又攻取蔚州,飛狐縣入金后屬西京路蔚州。
1994年復屬保定市至今。